我的台湾研修交流之旅

期次:第231期       查看:61


编者按:

      坚持开放式办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其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是提高学院自身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自建校以来,我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目前已与我国港澳台,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知名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同时,学院为开拓师生视野,秉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多所高校展开紧密的师生交流项目,这为学校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提供着有益参考。
      新学期伊始,我院又派出50名学子赴台湾义守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

     文传系2015级马瑶瑶同学上学期在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交流。 本期专题特邀她介绍在台湾学习交流与生活、旅行的经历与体会。





    

      鞭炮声从窗外闯了进来,似乎还能想象到烟花绽放在半空中,再化作闪闪星光散落而下的绚丽之景。床边手机闹钟的铃声在凌晨5点宣告着赴台交流学习之旅开始了。
      跨过海峡,我和同行的30位同学顺利地来到了这座陌生又熟悉的祖国宝岛——台湾。与学院有交流合作的台湾高校分别有位于高雄市的义守大学、台北市的中国文化大学。我与另外来自不同院系的13名同学被安排交流的学校则是中国文化大学——一所以海拔最高、藏书最多著称的学府,一所隐现于山间,仙雾缭绕,意境非凡的大学。



中国文化大学



感受文大特色,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模式


      中国文化大学(以下简称“文大”)是一综合性大学,以人文、社会与科技并重而力求完备,校内创设了台湾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博物馆,尤以书画等艺术品之典藏最为丰富。文大于创办之初,即设立英、德、法、俄、日、韩语文学院,成为岛内大学中最完备的外国语文学院。台湾的俄语、韩语等人才也多出自文大。文大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校道,也都有着它们自己的名字,如大孝馆、大典馆、大仁馆、大贤馆、大义馆、孔子路等等,无不都深含着学校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作为交流生赴台学习,我们所选课程则是与自己专业尽可能相对应的课程。课后作业一般多以个人或小组报告为主,报告以PPT+论文形式展示为多。初次接触大陆以外高校的上课模式,相比之下差别较大,除了教学模式更为开放化,每日课程也安排在早上8点开始第一节课,并充分利用中午12点至14点的时间段。学生们在不影响老师授课的前提下,可以课上用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为对等活跃。
      台湾高校依旧沿袭着期中考模式。学生们从新学期开学起,便以高度认真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当然,期中考试能让师生们都对本课程的授课模式、掌握程度更为了解,方便老师们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法。

      文大最具科学意义的设置,我认为是学校里的24小时K书中心(多被称为“24K”)。文大以图书馆藏书最多著称,校内共设有两间K书中心,为同学们时刻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更将学校的安保中心安排在K书中心的旁边,为同学们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4K”室内布置温馨合理,市内安静,能让广大学生流连于此,静心于术。凝聚而来的学习氛围也就更加浓郁。也许正因如此,师生们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飞过这里的麻雀,都是有文化的麻雀。”




24小时实习室





体验云绕山摇,回味苦中作乐之趣


       2月来到台北,6月回到大陆。如今已是9月,天气依旧闷热。夏秋的风与阳明山上的味道也有些不同。现在,我似乎还能闻到文大后山香肠被烤出“滋滋”声的香甜味,似乎还能听到随处都能传来“谢谢你哦”“不会”的对白,似乎海峡两岸也没有那么遥远。
      文大校本部位于台北阳明山上,学校上山的路,蜿蜒曲折,我却莫名地喜欢上了这一段山路,烟雾迷蒙间,一切似乎都显得格外宁静。由于地形关系,山风总是越发地张狂,在二、三月份时,凉风中还夹杂着刺骨的冷雨围绕在山的四周。要不是刮风大雨的天,与云雾走在一起的情况时有发生,确有“腾云驾雾”之感。在那些潮湿微润的天气里,多亏每一层宿舍楼都设有洗衣机与烘干机。于是每一天与舍友同伴们拎着大盆小桶齐齐去大澡堂(内设单间),再数着时间从烘干机里抱出暖暖的衣服回宿舍的小段路,也成了每日的小期待。
      位于地震带上的台湾,是一个由地质剧烈活动而产生的岛屿,由于地层不稳定,因此地震也是经常发生。于是原本在大陆内地安然生活了20多年的我,难得一连多次感受到了明显震感。为了预防大地震,开学之初学校就组织学生们进行有序的逃生演练。同学们也从起初听到逃生警报与广播就慌乱心急的无措,到后来的淡定自若。记得第一次明显的经历是我在中国文学史课上时,当时老师还俏皮地向我们确定了是否又地震了两次。那也是我第一次因为地震,而提前下的课。
    “现在都习惯地震了,以后万一真遇上,最淡定跑最后的可能就是我们几个了。”临离校的前一个星期凌晨4点多,我们再次经历了一场近6级的地震。那晚的交流群上,再度活跃了起来,在老师们的安抚和同学互相的调侃下,又无关紧要地躺下了睡觉。
      在台湾的4个月里,对当地的人和事物,似乎都不需要过多特别地去适应,又好像每天都在适应着种种。也慢慢经历过这座小山顶从狂风阴雨、仙雾缭绕,再到晴空万里之景,那是抬头就能看到的一整片湛蓝。
      我与舍友们一同见过阳明山上的日出与日落,从最后一线七彩祥云的褪去,再到第一抹霞光冲破夜的云层,每一幕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环岛之旅



走过人来人往, 领略别样风情


       宝岛上的生活节奏不算太快,许多店铺都有周末双休跟公休日。每一座城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每一条街也有着它的别样风情。
      各具特色的夜市街,呈现出来的虽不同于大陆夜市的繁华,却是美食、纯手工商品琳琅满目的地方。熙熙攘攘中是同伴们紧挨着不曾被人潮冲散的双手紧握。流连久街新巷,走走停停。还记得我们的一路向南:台中—嘉义—高雄—垦丁—台东—花莲,那场专属我们的环岛之旅。
      高雄西子湾的日落,是相机所难以定格的惊艳迷人;与之不同的是凌晨阿里山上的日出,她似乎少了西子湾的妖冶与温情,却在高冷中透露着倔强的自信。我也去过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也走过江直树跟袁湘琴执着坚定着爱与信念的场景(《恶作剧之吻》拍摄地),还站在过北回归线上远望大海,见过有着三层颜色的太平洋。那些曾经只在电影、电视中才出现的各种巷道、美食、居酒屋等等,都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才发现这一路的游学经历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台湾空气不像内地人多楼高的浑厚,相反更为清新一些,那是一个适合游玩、散心、养生的地方。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台湾多糖厂,因此美食也习惯多偏甜。水果也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而天然鲜甜多汁,一般场主习惯不喷射农药催熟,但会用别的办法,如夜间补光来诱导水果们的快速成长。虽然由于某些原因两岸往返变得不容易,也因此影响到了不少商家的商品滞留。偶尔跟店家们闲聊时大多也都表示出对两岸自由放通的期望。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普遍心态都是那样的阳光向上,不为生活而怨天尤人,不因未来而杞人忧天。
     “我申请了两个学期的台湾交流,不仅仅是因为玩,更多的是因为这里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人文氛围。”来自15级物流管理专业的何同学表示,不一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认识到更多不一样的新朋友,也能影响自己的一些处事观,继而沉淀自我。

      可能我们这群赶往大四的学生,明明都可以回归自然平静的生活,与一般同学一样开始奔波着考证、实习等,可我们却选择了不可预期,亲临见证了一回同一个中国下的另一种人文风情,感受到了来自台湾同胞们的亲和与关照。



(马瑶瑶)




(马瑶瑶)


(文/图   文传系  马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