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我人生篇章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记文传系副主任陈跃老师

期次:第226-227期       查看:134

     要去采访文传系副主任陈跃老师,出发前我们心里还是有点紧张。虽然平时的古代汉语课中已经领略过他的风采,但采访过程中,发现他并没有老师的架子,还主动起身给我们端茶递水,也看到不停地有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前来向他咨询。看得出,他是文传系“人气教师”之一。



(陈跃老师)


课堂: 妙趣横生
  “大家明不明白?”“我跟你们说哈……”一谈起陈跃老师的课堂,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这两句口头禅。
  提起陈跃老师,同学们都会赞叹他古代汉语课的轻松幽默,举的事例同学们都看似熟悉却富有新意。在欢声笑语间,大家原以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当汉字字形结构课讲到甲骨文的时候,他会在黑板上写出甲骨文字,配以幽默的话语讲解来历:你们看这些字的字形,这是一个人的头,这是一个人的手,这是一个人的身子……大家顿时都被逗得开心大笑起来。
  陈老师表示,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参考别的老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幽默性格,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他将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为:有激情、联系生活、风趣幽默。

  秉承要跟学生打一辈子交道的信念,陈老师爱护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备课特别认真,上课也非常投入。他说:“大冬天里上课,我经常讲课讲得太激动,以至于要把外面的棉袄脱掉。有时候声音沙哑了,也仍会保持讲课的热情。”


教学: 以人为本
  “就教学理念来说,我认为教书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重点。表现在老师身上,就是认真地备课,认真地钻研教学方法。”关于教学理念,陈跃老师如此回答道。
  在南京大学参加全国古代汉语课程研讨会时,大家公认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比较难上,学生普遍觉得枯燥。陈老师认同这个观点,但他认为,古代汉语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只要联系生活,找到活生生的好例子,学生就会记忆深刻,易于学习”。为了使学生听得懂,陈老师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有讲课的好素材时,总会拿起纸和笔做笔记,以便融合到课程中。

  古代汉语传统授课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投影仪等现代硬件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汉语的教学手段。陈跃老师自然也是紧跟时代潮流。他笑着说:“像我一样年长的呢,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模式,向年轻人学习。”他认为,既要用新的教学手段,但也不能抛弃传统,要做到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所以,课堂上,他不只是读幻灯片,还会把重点部分在黑板上一一写出来,让学生看得清楚、记得牢固。


心态: 宁静致远
  从教30年,陈跃老师获得过许多荣誉。他风趣地说,嘉奖都不过是浮云,坚持自己做老师的初心才是最重要的。每次获奖时,他内心都十分平静。有时候家人看到获奖名单上有他的名字,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获奖了。
  谈到如何看待这些荣誉时,他这样说道:“就我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城院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无非就是我的名字也刚好出现在获奖名单上而已,不值得炫耀。”他还表示,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把奖状直接发到办公室就好了,不必上领奖台。
  也正是由于他不重名利,他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陈跃老师曾在《教育现代化》《汉字文化》《读书文摘》等杂志上发表了《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古代汉语动宾关系的理解》《<红楼梦>量词体系内部兼类探析》等科研课研论文20余篇。参与了多项省级课题,主持了东莞市社科联课题《东莞历史文献<杜诗二字构辞类辑>的保护整理》和院级教研课题《古代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之心呢?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专业的相关延伸而已,并说:“在教学基础上进行科研,两者都是相互促进的。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为人: 与人为善
  在学校里,在生活中,陈跃老师也备受同事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
  谈及如何和同事、同学们相处,陈跃老师表示,与人为善很重要。别人委托他做事,他认为这是别人相信他,他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别的老师赶不及上课,他会帮忙维持课堂秩序;别的同事忙不过来,陈跃老师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减轻工作负担。他认为,他跟同事之间的深厚友谊就是这样从工作到生活慢慢培养下来的。自然,和同事之间也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与学生相处亦师亦友。同学们找他咨询有关工作或考研等前途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社交平台上看到有学生生日,总会第一时间送上祝福;批改作业时,每个同学都会得到陈跃老师一句评语或是鼓励的话语,即便是批评也是非常委婉,比如“阿敏,不抄题你说说对不对?该不该阿华批评”……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许多已经毕业的同学还常常惦记着他,说他是大学里难得的一位好老师,自己非常喜欢他。他说:“老师与学生,无论相处的时间长短,遇见了就是缘分。”


   (大学生记者:蓝澜  黄海岚)